본문 바로가기 대메뉴 바로가기

YESAN COUNTY

YESAN COUNTY

历史

历史

新的明天,统一预算! 礼山郡走过了这条路。

  • 1983
    02.15.

    根据总统令第11027号(1983.2.15公布) 将吾可面孝林里和月谷里部分地区改称为月山里,将佐方里的部分地区改称为防牙里,编入插桥邑

  • 1973
    07.01.

    根据总统令第6543号(1973.3.12发布) 将插桥面升级为邑(2邑10面)

  • 1940
    11.01.

    根据府令第221号(1940.10.23发布) 将礼山面升级为邑(1邑11面)

  • 1914
    01.01.

    根据府令第111号(1913.12.29发布) 合并礼山、大兴和德山郡,设立礼山郡(12面)

  • 朝鲜时期

    改称为礼山郡、大兴郡、德山郡

  • 高丽时期

    改称为礼山郡、大兴县、德丰县

  • 新罗时期

    改称为高山县、任城郡、今勿县

  • 百济时代

    称为乌山县、任存城、今勿县

礼山郡的历史沿革

礼山郡原为百济时代的乌山县,新罗第35代景德王在位时改名为孤山,成为任城郡大兴的附属县,之后在高丽太祖2年(919)改名为“礼山”。

第8代显宗9年(1018)归属为天安府,之后设立监务,在朝鲜第3代太宗13年(1413)根据礼法改为县监,管辖县內、今坪、述谷、大支洞、豆村、笠岩、巨九火、于可山、五元里共九个面,第26代高宗32年(1895)根据地方官制的修订编入新宗面。1914年随着郡面的合并,改编为德山郡的县內、罗朴所、大德山、大鸟旨、场村、道用、古县内、外也十一个面,以及大兴郡的邑内、近东、一南、二南、远东、居边、内北、外北等八个面,还有公州郡新上面的山北、栗溪、斗支、朴云、白石、新泉、下泉等五个村庄,以及新昌郡南上面的等大、稼积、大召亭、孝子、凤岩五个村庄,还有沔川郡合北面的令上、令下两个里,以及菲方面的顿串里、马山面的大谷里和洪州郡高南下道面的九城、元城、葛五三个里,洪州面的中里、稚寺面的稚寺洞中里及清阳郡西上面的长存里、北下面的下北里,共有大述、鹰峰、吾可、新岩、德山、插桥、古德、凤山、大兴、光时、新阳、礼山十二个面。

1917年任城面改名为礼山面,1940年10月1日实施邑制后,礼山面升级为邑,现在管辖2个邑、10个面和175个村。东临牙山市和公州市,南连青阳郡,西接洪城郡和瑞山市,北达唐津市和牙山市。

大兴郡的历史沿革

大兴郡原为百济时代的任存城和今州,新罗第35代景德王在位时改名为任城郡。 高丽初期改名为大兴,之后在第8代显宗9年(1018)归属运州洪城,第19代明宗2年(1170)设立了监务。

朝鲜第3代太宗7年(1407)升级为郡,太宗13年根据礼法设立了县监。第19代肃宗7年(1681)重修了朴山上显宗的胎室并升级为郡,之后又改为县。第26代高宗32年(1895),根据地方官制的修订改为郡,管辖邑内、居边、远东、近东、外北、内北、一南、二南八个面,1914年随着郡面合并编入礼山郡,合并邑内、近东两个面组成大兴面,合并一南和二南两个面组成光时面,合并远东和居边两个面组成新阳面,合并内北和外北两个面组成凤山面,其余地区成为了吾可面的一部分。

德山郡的历史沿革

德山郡原为百济时代的今勿县,新罗第35代景德王在位时改名为今武,归为伊山郡的管辖。高丽初期改名为德丰,第8代显宗9年(1018)归属运州洪城后,第19代明宗时设立了监务。朝鲜第3代太宗5年(1405)成为伊山,原为百济时代的马尸山郡,新罗景德王时将其改名为伊山,成为郡,高丽显宗9年归属运州后,设立监务。因为人少山少,于是将德丰和伊山合并成为德山,之后在显宗13年(1413)根据礼法设立了县监。第24代宪宗13年(1847)成为郡,管辖场村、大鸟旨、大德山、罗朴所、县内、内也、外也、道用、古县内、高山、居等、菲方串十二个面。之后1914年随着郡面的合并编入礼山郡,合并罗朴所和县内两个面组成德山面,合并大德山、大鸟旨和场村四个面组成插桥面,合并道用、古县内(一部分)、居等、高山四个面组成高德面,合并内也和外也两个面组成凤山面,其余地区划归了吾可面和新阳面。